根据鲁政办发〔2010〕7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要求,现将我校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如下:
一、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基本情况:
单位名称:2024港澳门原料网1688大全
宗旨和业务:培养高等专科学历技术应用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开展水产养殖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船舶工程技术等学科高等专科学历教育和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荣成市海湾南路1000号
法定代表人:张宗军
经费来源:全额拨款
开办资金:40000万元
举办单位:威海市人民政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710003103710189
二、依法年度检验检查信息
2017年度开展业务工作情况
2017年度,我单位在省教育厅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党建工作为统领,深入推动各项事业持续发展。
政治建设进一步抓牢。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召开学院第一届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院党委会、纪委会,建立健全了支委会,做好了党员发展工作。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化。层层签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巩固和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累计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390多个,制定了相应的防范监控措施。思想建设进一步深入。党委理论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12次,开展宣讲活动17场,切实做好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增强思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构筑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纪律建设进一步严格。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增强纪律意识和纪律刚性约束,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二是着力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质保工程稳步实施。成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层面研究小组,量身设计23个基础应用管理系统,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协调推进“五系统、五层面、一平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专业群建设扎实推进。重点打造了五大品牌专业群,海洋水产食品专业群获批山东省第二批品牌专业群立项。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构建了由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组成的工学给合课程体系,探索实施职业教育“五个对接”,拓展信息化数据平台在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
三是着力构建社会服务体系,服务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顶层设计架构定型。成立了威海蓝天海洋工程技术服务中心,下设6个分中心,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教科研成果实现新突破。新立项教科研项目、课题国家级2项、省级23项;荣获教学成果奖国家级5项、省级2项。争取中央、省、市研发资金370万元,学院教科研经费投入近400万元。组建了17个科研团队,转化成果12项。科研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筹建了5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授权、受理和申报专利34项,参与、申报山东省海洋渔业厅科技项目2项,在研威海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3项。社会培训实现新突破。对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网络在线培训;积极发挥作为“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威海市技能鉴定所”等培训基地和鉴定机构的职能,培训人员3000多人次,开展技能鉴定900多人次。
四是着力构建文化育人体系,校园文化品位持续提升。
“明德学院”已开设通识课程45门,成立社团40个,参与学生2万多人次,通过课程讲授、实践参与、社团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职业意识、工匠精神。组织师生参演大型音乐剧《爱在天际》,打造精品主题教育活动,传承和发扬郭永怀的伟大精神。
五是着力构建就业创业体系,就业创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就业工作开局喜人。不断健全完善就业服务工作体制机制,通过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订单式培养等多种培养模式,不断开拓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6%。创新创业精彩纷呈。与椅子网合作创建了教学、就业、创业为一体的教育空间。设立“就业与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建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六是着力构建开放办学体系,产教融合水平持续提升。
校企合作取得新进展。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扩充了3名理事单位。与南京五十五所、北京新迈尔等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成山集团、京东集团等合作建立“订单班”,与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等联合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120多个,与百步亭船业有限公司合作建造“海院号”综合实训船,与威高集团、迪沙药业等100多家龙头企业进行深入的校企合作。境内外合作办学取得新进展。与威海联桥国际、威海国际合作等公司建立对外开放合作伙伴关系,与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合作进一步深入。
七是着力构建规范精细管理体系,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升。
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精细。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学生自治组织建设,严抓学生日常管理。为765名学生发放国家级、省级奖助学金247万元,为122个勤工助学岗位发放工资20万元。设立心理咨询中心,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全面实施阳光关爱行动。安全保障进一步规范精细。严格落实维护安全工作责任,提高人防、物防、技防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监督。
取得的主要效益。经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学院被评为“2017年度山东最具网民口碑高职院校”、“2017年度山东高校校园文化宣传奖”、“山东省无偿献血先进高校”,被团中央授予“青年之声”国学教育示范基地;被授予“威海市中小企业培训合作学校”、“山东省校企合作先进单位”称号、“威海市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