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明德首页 >> 课程模块 >> 海洋文化类课程 >> 正文

《海洋民俗文化》实施“大师+名师、线上+线下、厚德+长技”的“三+”沉浸式教学模式 发布日期:2021-11-17

发布日期:2021-11-22 13:54:59

2021年11月16日《海洋民俗文化》之渔家锣鼓学习项目的实操考核在学院体育馆东门广场进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李永喜先生和省级教学名师作为评委对学生进行了该教学项目实际操作的评定。


此次项目考核从敬业、礼貌、姿势和完整性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考核。将渔家锣鼓从器材室搬到考核现场考核学生的敬业精神;实际操作前向老师行礼、实际操作后向观众致敬考核学生的礼貌;站姿、手持乐器和打鼓的姿势考核学生的职业仪态;演奏的完整性考核了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四个方面既体现了技能考核,又体现了思政考核,促进厚德长技育人目的实现。


三人一组,进行实际操作,安排工作人员使用其中一人的手机录制实际操作全过程,然后将录制的实操视频传给小组内另外两位同学,其他同学在现场观摩。参加考核的学生完成实际操作后,通过手机回看自己实际操作的视频,这样每位同学都能通过现场观摩其他同学实操和回看自己实操视频两方面总结和反思自己实操的优缺点,发挥内培内育的教学效果。学生将自己《六六大顺+集财》实际操作视频,用姓名重命名并上传学习通课程平台,实现学习成果实物化。


学生用手机横向录制3到5分钟的学习渔家锣鼓的感悟视频,上传至学习通课程平台。学生的学习感悟里既有对老师教学的认可,又收获了不同院系同学之间友谊,更通过渔家锣鼓感受到快乐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树立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荣成海洋文化氛围浓厚,被授予“中国渔民文化之乡”称号,为促进海洋非遗文化传承和海洋特色文化校园建设, 2019年春季开始筹划“渔家锣鼓”、“海洋渔号”等海洋非遗文化进课堂、扎根海院。2019年秋季学期起新开设《海洋民俗文化》全院公选课程,充分利用课堂开展海洋非遗文化的学习、传承和发扬。构建起“大师+名师、线上+线下、厚德+长技”的“三+”沉浸式教学模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省级教学名师双师教学;注重拍摄原创性的图片和视频,在超星学习通开发和实施《海洋民俗文化》线上课程,开发了校本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课前、课后学生登录线上课程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课中手把手地耐心细致地教学生们渔家锣鼓、海洋渔号、海草房建造和蠓子虾酱制作等,将传统礼仪、传统文化、精益求精、敬业精神等融入教学。三年来,通过课程学习,取得了可喜成绩:全院200多名学生学会了“渔家锣鼓”“海洋渔号”等,参加了新生报到、开学典礼、欢送新兵和职教周等大型活动,既为活动增添了热烈、喜庆的海洋文化氛围,又使师生感受到海洋传统文化的震撼与魅力,树立起传统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保护、传承和发扬海洋非遗文化意义非凡,更是驻荣高校的责任和使命,下一步将继续努力,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海洋传统文化,促进海院海洋特色文化校园内涵建设。


图片1.jpg

图片2.jpg

图片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