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明德首页 >> 品牌栏目 >> 明德读书汇 >> 正文

第十一期“明德读书汇”——中华人文信仰体系的发生与构成

发布日期:2021-04-16 14:15:12

2021年4月15日下午,《通识国学讲读》师生选修课暨明德学院第十一期“明德读书汇”活动在孔子学堂举行。本课程继续由清华紫光教育机构首席国学讲师、北京大学“国学与领导力”课程班讲师李林先生主讲,题目为《何以中国魂——中华人文信仰体系的发生与构成》,明德学院负责人梁翠丽主任主持了本次活动。

图片1.jpg

李林先生开场从两块轩辕黄帝的碑文谈起,指出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始终流淌着一以贯之的文化根性认同感,并将此文化基因追溯到周代的“文王演易、敬天法祖”与“周公制礼、人文化成”,可以说:这种早熟的文明生态为后世以“天地君亲师”为主要对象的中华宗庙系统的建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李林先生谈到:中国人并非没有文化信仰,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崇尚的是“宗庙信仰”而非西方的“宗教信仰”。宗庙信仰着力凸显是道德修身与家国情怀,强调国家团结、民族统一之大义。事实上,中国人有着一套完整而持续的宗庙信仰系统——坛庙系统、太庙系统、祠庙系统、文庙系统、寺庙系统,上述五大系统组成了广大而精微的中国信仰体系。具体来说,“天”对应的坛庙系统,其价值取向是追求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地”代表寺庙系统,讲究扎根大地、视死如归的生命价值观;“君”是太庙系统,提倡协和万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亲”是祠庙系统,代表中国人最看重的血脉传承与民族和谐;“师”是文庙系统,即通过人文教化,让人知书达理,以实现社会和谐。最后,李林先生继续从“天地君亲师”五大系统的维度分析了坚定文化自信的缘由与必要性。由此,“天地君亲师”这一套宗庙系统,在正道之内去求索自然和谐、身心和谐、天下和谐、民族和谐以及社会和谐,从而使华夏文明的发展得以繁衍生息、连绵不断。

在座师生与社会各界人士均被李林先生风趣幽默的风格与旁征博引的内容所深深打动,讲座结束后大家交流了自己的听课心得,并表达了自己对中华人文信仰源与流的认知与此后多读书、读好书,传承好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想法。

今后,明德学院将继续为全院师生与社会各界人士开设《通识国学讲读》课程以及系列读书汇活动,为大家提供一场提升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国学盛宴与赋能之旅。

您还可以关注屏幕下方我们的“明德尚能”抖音号,点击了解更多精彩的课堂实录内容。